当前位置: 育儿网 >  家庭生活 > 亲子互动 > 日常活动

家长如何区别和对待孩子说谎

本文Tag标签:亲子沟通  

  说谎是孩童时期出现的一种智慧现象,它随着孩子的成熟会变得条理化而更难辨别。

  谎言有各种类型,每种谎言都有自身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些谎言出自正常的心理,有些则是病态的,需要家长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别和对待。

  用来自我保护的谎言

  孩子不小心弄坏东西时,不同年龄的孩子用来自我保护的谎言是不一样的。五岁的孩子会辩解:不是我,我也没看见;而三岁的孩子则会说:不是我,是小猫咪打坏的。

  这种谎言出自敏感而怯懦的正常心理,孩子为了避免自己遭受谴责和伤害而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这种谎言有时候有效,但有时候也非常容易被识破,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谋取个人利益的谎言

  较小的孩子看见好吃的东西就会喊饿,因为他知道「饿」是妈妈一定会解决的问题。

  大一些的孩子会用各种借口逃避收拾东西、做家务等工作,出现这种谎言也说明孩子具有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这种谎言源自于孩子自私的心理,说出时需要较高的勇气和智慧,家长应该下功夫指导和纠正孩子的这个习惯,使孩子的心理能力朝正常方向发展。

  家长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谎言本身,而是谎言背后孩子真实的心态,我们要指导孩子准确地表达真实的自我,并树立正确的观念,用自己的付出换取应得的利益。

  描述某种事物而产生的幻想

  有一个小女孩向幼儿园的老师说,她的妈妈会做一种特别好喝的蔬菜汁,每一位去过她家的小朋友都喝过,这种蔬菜汁颜色鲜艳、味道香甜,而且很容易制作。这种食物引起幼儿园老师的兴趣,她亲自到小女孩的家里向女孩的妈妈请教蔬菜汁的做法。结果发现,小女孩的妈妈根本不会做什么蔬菜汁。

  小女孩的谎言只是表达了她对妈妈的厨艺的敬佩,以及她想得到这样的蔬菜汁的愿望,是个基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描述。这是一种孩童时期特有的现象,通过想象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目的。这时候孩子的精神处于现实和幻想之间,只有透过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活动才能把孩子的心力引导到正常道路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